1、进水电导率的影响
在相同的操作电流下,随着原水电导率的增加,EDI对弱电解质的去除率减小,出水的电导率也增加。
如果原水电导率低则离子的含量也低,而低浓度离子使得在淡水室中树脂和膜的表面上形成的电动势梯度也大,导致水的解离程度增强,极限电流增大,产生的H+和OH-的数量较多,使填充在淡水室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效果良好。
因此,需对进水电导率进行控制,使EDI进水电导率小于40us/cm,可以保证出水电导率合格以及弱电解质的去除。
2、工作电压、电流的影响
工作电流增大,产水水质不断变好。
但如果在增至最高点后再增加电流,由于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离子量过多,除用于再生树脂外,大量富余离子充当载流离子导电,同时由于大量载流离子移动过程中发生积累和堵塞,甚至发生反扩散,结果使产水水质下降。
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工作电压、电流。
3、浊度、污染指数(SDI)的影响
EDI组件产水通道内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过高的浊度、污染指数会使通道堵塞,造成系统压差上升,产水量下降。
因此,需进行适当的预处理,RO出水一般都满足EDI进水要求。
4、硬度的影响
如果EDI中进水的残存硬度太高,会导致浓缩水通道的膜表面结垢,浓水流量下降,产水电阻率下降,影响产水水质,严重时会堵塞组件浓水和极水流道,导致组件因内部发热而毁坏。
可结合除CO2,对RO进水进行软化、加碱;进水含盐量高时,可结合除盐增加一级RO或纳滤来调节硬度的影响。
5、TOC(总有机碳)的影响
进水中如果有机物含量过高,会造成树脂和选择透过性膜的有机污染,导致系统运行电压上升,产水水质下降。同时,也容易在浓缩水通道形成有机胶体,堵塞通道。
因此,在处理时,可结合其他指标要求,增加一级R0来满足要求。
6、Fe、Mn等金属离子的影响
Fe、Mn等金属离子会造成树脂的“中毒”,而树脂的金属“中毒”会造成EDI出水水质的迅速恶化,尤其是硅的去除率迅速下降。
另外,变价金属对离子交换树脂的氧化催化作用,会造成树脂的永久性损伤。
一般来说,运行中控制EDI进水的Fe低于0.01mg/L。
7、进水中C02的影响
进水中CO2生成的HCO3-是弱电解质,容易穿透离子交换树脂层而造成产水水质下降。
进水前可用脱气塔进行去除。
8、总阴离子含量(TEA)的影响
高的TEA将会降低EDI产水电阻率,或需要提高EDI运行电流,而过高的运行电流会导致系统电流增大,极水余氯浓度增大,对极膜寿命不利。
除了上面这8个影响因素,进水温度、pH值、SiO2以及氧化物亦对EDI系统运行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