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在废水零排放中有什么应用限制?

发布时间:2024-08-21 浏览量: 525
分享到:

废水零排放工艺往往流程复杂、造价高昂,目前废水零排放项目主要采用反渗透工艺或电渗析ED和MVR等工艺相结合。采用反渗透工艺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提高浓水的TDS,减少进入蒸发结晶的水量,减小蒸发结晶器的规模,降低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但是在废水零排放项目中反渗透工艺的应用面临着多重的限制:

 

一、渗透压限制:

  25℃氯化钠渗透压100bar@115g/L,140bar@150g/L,考虑浓差极化及温度的影响,实际测试中SWRO膜压力大于浓缩液渗透压10bar才能有效浓缩。

 

二、RO膜性能限制:

  在TDS远高于常规脱盐应用的条件下,反渗透膜的实测膜通量远低于传统膜性预测值,与ED及热法等高能耗浓缩的优势远不及想象中的高。

     

三、高压的困局:

  超高压力意味着高耗能,极其昂贵的系统造价和用户对于高压风险的恐惧。

  

四、段间增压泵的限制:

  较小流量进水压力>50bar的增压泵商业化产品极少,高倍率浓缩常用的多段逐段增压设计实际上很难实现。即通过增加段间升压泵逐级升压来实现高倍率浓缩,有着能耗高,通量低、水泵等附属设备投资大等缺点。